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2.课程学时与学分:课堂教学30学时,第一学期开设,1.5学分;实践教学第一学期寒假进行,学分0.5学分。
3.先修课程:本课程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门课程,新生入学第一个学期开设
4.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
二、课程内容简介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基本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预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三、教学目标
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培养思想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增强思想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使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同时引导大学生完善两种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四、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 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成长的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认清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立志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提高修养对知识的掌握、理智的形成、才能的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对一个人的素质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起着举止轻重的作用。本章主要学习: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要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
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与法律。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认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和适用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确立自身成长目标。
2.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含义;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2学时)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乘风破浪的动力之源,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和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和曲折性;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3学时)
【教学目的】
把握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明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形势下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觉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学习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学习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2.中国精神的内涵。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青年学生如何坚持做改革创新的先锋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学习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人生矛盾,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学习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掌握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辨析道德建设中的错误思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学习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学习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6.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求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明确公共生活的有序化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所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和巩固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调节,主要学习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对从业者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学习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 家庭美德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遵守相关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本节学习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弘扬家庭美德。
第四节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学习个人品德及其作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明确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理解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的内容;
3.正确认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条款,自觉遵守网络中的法律;
4.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并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6.明确个人品德养成的四个方法,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4学时)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领会法律的基本精神,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常识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运行机制。明确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与尊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况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了解法律的词源与含义,法律的本质与特征,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 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4.我国的国家制度。
5.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逐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思维,要学习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2.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3.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4.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4学时)
【教学目的】
厘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内涵、关系。掌握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追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大学生只有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本节主要学习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大学生应当正确把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如何处理,保障自身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之间的界限如何把握。
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课堂学时分配(单位:学时):
项目
学时数 |
合计 |
讲授 |
实验 |
习题课、测验 |
其它 |
绪论 |
2 |
2 |
|
|
|
第一章 |
2 |
2 |
|
|
|
第二章 |
3 |
1 |
2 |
|
|
第三章 |
3 |
2 |
|
1 |
|
第四章 |
4 |
2 |
2 |
|
|
第五章 |
3 |
3 |
|
|
|
第六章 |
4 |
4 |
|
|
|
第七章 |
3 |
3 |
1 |
|
|
第八章 |
4 |
3 |
1 |
|
|
社会实践 |
6 |
|
|
大学生采访成功人士 |
6 |
合计 |
34 |
22 |
6 |
|
6 |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安排表
章节 |
学习活动安排 |
备注 |
绪论 |
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
|
第一章 |
确立大学阶段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 |
|
第二章 |
参看爱国主义电影 |
|
第三章 |
1.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选取诸如钱学森等典型案例,配合视频播放,让学生逐步明确如何评判人生价值如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组织讨论:人生价值的真谛 |
|
第四章 |
布置学生课下观看:“感动中国”系列视频 |
|
第五章 |
1.组织学生活动“社会公德随手拍” 2.鼓励学生以社会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前我国道德生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努力寻找改善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
第六章 |
课下观看庭审现场 |
|
第七章 |
1.组织讨论:如何确实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本章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似乎合情但并不合法的典型案例,分析法律与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掌握法律的内涵 |
|
第八章 |
组织讨论:如何依法行使公民基本权利 |
|
合计 |
|
|
六、考核方式
(一)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卷面成绩(60%)构成。平时成绩(40%)通过上课出勤(20%)、课堂表现(10%)、课堂作业(10%)等途径考核。 期末成绩(60%)通过统一考试获得,卷面100分,由客观题(闭卷)和主观题(开卷)组成,考试在考试周进行。本课程有练习题库,统一命题,试卷能与教学大纲吻合,考试知识覆盖比较全面,题量适中,难度适中。
(二)评卷方式:由本门课程授课教师流水评卷。
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访谈报告完成并符合要求给予合格。
访谈报告完成要求:
1.学生要在第一学期的寒假进行“成功人士的访谈”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访谈报告。
2.访谈报告内容应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和记录访谈对象的真实情况。
3.访谈报告手册中必须包括对访谈对象所做的访谈记录,如没有访谈记录,提交的访谈报告没有成绩。
4.一律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开学后将此手册交回各院、系。各部门指定专人按五级分制给出成绩,成绩单一式两份,本部门存档一份,报教务处一份。
七、教学参考书与学习资源
【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统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罗国杰。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辅导读本》,主编许汝罗、王永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主编戴艳军、杨慧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主编刘树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版。
【学习书目与参考资料】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习近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